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妇女工作 >>   调研思考   >> 详细页
发挥桥梁作用 搭建就业创业平台
【信息来源:迪庆州妇女联合会】   【发布时间:2009-9-16 0:00:00】   【点 击 量:14639】

    近年来,迪庆州各级妇联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从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着手,在实施妇女发展项目上着力,在开辟农村劳务市场,拓展就业渠道等方面下功夫,在抓宣传抓典型方面出彩,通过宣传鼓动、培训促动、项目推动、典型带动等工作方式,真抓实干,在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方面做了积极有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妇女的创业,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妇女创业就业。

    针对妇女群体的需求,采取实际有效的帮扶行动,突出科技帮扶、资金帮扶、项目帮扶、组织帮扶,为妇女提供了坚实的创业保障,促进妇女创业就业。根据调研情况,把提高妇女劳动技能作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加强与农业、科技、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开展各项农村妇女培训工作。2006年到2008年,全州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 451期,培训妇女59494人,18400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科学技术,增强了农村妇女的就业本领。如香格里拉县妇联牵头,县计生委和县农、林、牧等有关部门联合在五境乡、三坝乡举办了实用技术以及出生缺陷干预知识的综合培训班,248人参加了培训,使参训的乡、村级干部和妇联干部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知识,提高了他们带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维西县妇联联合劳动社会保障局、团县委举办10期1500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相关知识培训班,提高了参训者的素质和能力,为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指出了增收致富的路子。德钦县妇联积极参与县科委、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由县妇联主席亲自在各乡镇宣讲妇女五期保健、防艾、防结核、婚检知识、《妇女法》知识以及家庭教育知识等,并向群众发放相关宣传资料2500多份,参训群众达6000多人(次)。

    二、以项目为载体,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州妇联充分发挥妇联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向社会各界争取项目,带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实施利民工程项目。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上半年实施了日本国“利民工程”项目,无偿援助迪庆州开展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和健康知识培训。该项目主要在我州香格里拉县的格咱乡、东旺乡、五境乡;德钦县的羊拉乡、霞若乡、拖顶乡;维西县的塔城镇、中路乡、叶枝乡的30个藏族、傈僳族行政村,以妇女为培训对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用技术和健康知识培训。完成培训30期,2100接受培训人。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村妇女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妇女健康知识等,帮助妇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增长本领,增强她们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实施妇女发展循环金项目。妇女发展项目实施县深入基层,对实施项目地的自然资源、主导产业、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乡(镇)村领导对实施项目的态度,以及乡(镇)妇联主席的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解调查,从中选择有利于项目实施的乡、村、组作为项目点,立足重点扶持农户发展“短、平、快”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种、养、运输、加工、餐饮、经营等项目,如香格里拉县上江、金江、虎跳峡等乡镇适宜发展养殖业、蚕桑种植业,上四境乡镇适宜发展经营、运输。在循环金项目扶持下,许多妇女转变了观念,激发了创业谋发展的意识,增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引领贫困妇女走上了致富路。

    积极争取“小额信贷项目”,充分发挥“妇女之家”的阵地和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发展生猪、肉牛养殖和种桑养蚕等方式,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帮助贫困妇女脱贫。在云南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争取到“妇联小额贷款”24万元,发放到金江镇吾竹、兴隆村打芝坝村。小额贷款养殖项目实施以来, 有力的促进了当地生猪、肉牛养殖和种桑养蚕等农业生产的发展,深受广大农村妇女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向妇女大力宣传创业精神,改善妇女创业环境,努力营造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妇女创业的良好氛围。宣传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妇女走出家庭、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并充分发挥创业典型示范效应,加大宣传力度。在省妇联网站、迪庆电视台、《迪庆报》等多家媒体广泛宣传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廖春花、科技致富创新业的女能手石崇银、致富不忘乡亲的女能人赵秀英、高原藏区治愚致富路上的领头雁达娃卓玛、携夫同行勇闯市场的女企业家陈桂仙等优秀女性和成功创业女性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的事例去激励广大妇女,使她们学有榜样、有目标,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四、配合有关部门,拓宽就业渠道。

    为了促进妇女快就业、多就业,妇联坚持把促进、安置妇女就业当成工作重中之重,多方协调、最大限度安置妇女就业。一是发展打工经济,向外输出一批。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就业机构联合,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开展境外劳动力输出。刚开始,县、乡、村三级组织都存在顾虑,村民害怕国外形势乱,对子女外出打工不放心;怕担保遭受经济损失。为此,我们广泛开展宣传发动,通过典型引路,积极转变农民群众的旧观念。2005年,我州各级妇联积极配合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向毛里求斯国培训输送了13名劳动力,通过在异国他乡工作学习几年,既有增加了经济收入,又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自身创业就业的能力;二是鼓励招商引资,就地安置一批。凡是引进项目,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无业人员就业问题作为重要条件,宁可少收点租金和转让金,鼓励投资商在同等条件下尽量用本县富余劳动力,并在协议中加以明确,较好地实现了一批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妇联结合妇女工作实际,推荐符合条件的妇女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三是更新思想观念,扶持创业一批。2006年,配合州劳动等部门全州共转移剩余劳动力6724人,其中女性为3166人;2007年全州转移剩余劳动力就业18476人,其中女性9432人;2008年上半年,全州转移剩余劳动力就业6945人,其中女性2987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培树先进典型,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针对农村妇女思想陈旧,观念滞后,追求离家近、工作轻松、条件好、待遇高的工作实际,妇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把就业形势教育、转变观念教育、“四自”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妇女就业岗前教育的必修课,请劳动局、司法部门的领导同志下乡讲课,宣传“自主、竞争、流动”和“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的就业观念,引导妇女向第三产业要岗位,向社区服务要岗位,向非公有经济要岗位。另一方面,抓住“三八”节的有利时机,广泛宣传表彰一批自主创业的新典型。维西县广聚楼(餐饮店)业主黄艳琴,于1998年8月8日“广聚楼”开业至今,计上缴税费210多万元,提供586个就业岗位。黄艳琴还向“希望工程”及地震灾区等捐款8000多元。她多次被评为州、县两级纳税先进个人和“诚信经营户”等。香格里拉县藏族妇女达瓦卓玛凭从2000元起家,发展到拥有1400多万元,拥有集服务、建筑和商业为一体的企业老总,安安置下了农村妇女、下岗女工30人,带动就业 58人,成为了个私企业的成功典范,高原创新业的领头雁。通过典型带动,妇女就业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总之,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虽然积极发挥了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力所能及的拓宽了妇女就业渠道,但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就业局势,鼓励和推动劳动者积极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仍是摆在我们妇联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扬成绩、克服困难、多方沟通、拓宽渠道,为推进妇女再就业而不懈努力!

主办单位:云南省妇女联合会
版权所有 (C) 云南省妇女联合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滇ICP备10201700号-1 云南公安ICP备案号:53011202000206